

川大iOS版专为苹果手机用户而设计,是四川大学生活服务App的苹果iOS版本。在四川大学领导同志的关怀与指导下,由四川大学信息中心联合建设银行及川大计算机学院共同开发,旨在为四川大学校园提供全方位的服务App。无论是在线缴费、校园卡挂失还是基金会捐赠,皆可通过川大生活服务App轻松完成。
川大生活服务iOS版概述:
“川大生活服务”在四川大学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下,由四川大学信息中心、建设银行与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协同建设。
该应用致力于为川大师生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以服务为宗旨,首期重点围绕消费金融服务展开,提供包括虚拟账户充值、照明缴费、空调缴费、教师校园网缴费、四川大学基金会捐赠、校园卡挂失/解挂及捡卡信息等功能,后续将根据广大师生的需求不断丰富和扩展功能。
更新日志:
版本 1.1 中的新特性
1、增添捡卡信息的个人消息推送功能
2、优化交易明细查询体验
3、改善用户体验的细节
四川大学官方介绍:
四川大学秉承文翁之教,汇聚众多英才。历经百余年,学校培养了诸多杰出人才,包括学者顾颉刚、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物理学家吴大猷、植物学家方文培、卫生学家陈志潜、数学家柯召等历史名流。历史上,吴玉章与张澜曾担任校务,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文坛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以及英烈江竹筠(江姐)等曾在川大求学。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中,逾五十位为川大校友;在2001年评选的近代50位“四川文化名人”中,有36位为川大校友。
四川大学的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领域,设有31个学科型学院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4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4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本科专业134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
四川大学桃李芬芳,名师云集。截至2015年底,专任教师523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者1611人。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杰出教授6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65人(含“青年千人计划”30人及“外专千人计划”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51人(特聘教授38人、讲座教授13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4人,973首席科学家9人,牵头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项目获得者27人(29项),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2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9人,四川省“千人计划”(含原省“百人计划”)入选者86人。
四川大学在漫长的办学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与扎实的办学基础,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构建了独特的川大精神。近年来,学校围绕创建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确立“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建立了“以院系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新管理机制,提出“精英教育、质量为本、科教结合、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确立了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与社会精英”的人才目标,构建体现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的本科“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7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2万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3000余人。自2003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25项、国家精品课程3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9门、精品资源共享课31门,获得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3篇。
四川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标志性成果层出不穷。学校现有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基地,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有9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9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自2005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39项。2015年,科研经费达18.2亿元,发表国内科技论文总数位居全国第4,SCI收录论文数量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五。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校编撰出版了《汉语大》《全宋文》《中国道教史》《儒藏》等一系列大型文化建设成果。
四川大学积极服务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创新与创业,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的6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2008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称号,2009年成为首批获得“全国企事业示范单位”称号的4所高校之一。四川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最早批准的15个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在2012年被评为国家A类(优秀)大学科技园,已成功孵化包括1家上市公司在内的50余家科技企业。近年来,学校与国内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外150多个地市及60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构建了100多个校地企产学研平台。近五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开发、转让、服务及咨询项目逾1.3万项,众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已成为相关行业的主导技术。学校师生依托科研成果创办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超过60家。2009年,学校被批准为首批13个“干部培训高校基地”之一。学校设有4所卫生部直属附属医院,在汶川特大地震及青海玉树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伤员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川大学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学校已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248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来自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港澳台等31个国家和地区的213所知名大学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联合培养体系。与韩国、美国、比利时的5所大学共同建立了5所孔子学院。与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及相关机构建立国际及境外科研合作平台和中心,包括九寨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中德能源研究中心、中德水环境研究中心、中英材料研究所、四川大学-日立环境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意大利国家研究会国际多功能聚合物与生物材料合作研究中心、西部农村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中美大学战略规划研究所、中国西部反贫困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南亚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等;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并与美国匹兹堡大学新设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
四川大学图书馆藏书达653万册,人文博物馆珍藏文物8.5万余件,自然博物馆收藏动植物标本86万余件(份),档案馆与校史展览馆藏有各类档案25万余卷(其中珍贵历史档案9000余卷)。学校的设施设备齐全且先进,此外,还设有校园网、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国家外语考试与出国留学人员培训机构,以及成人教育与网络教育学院等。
锦江黉门,弦歌铿锵。展望未来,四川大学将始终肩负集思想之大成、育国家之栋梁、开学术之先河、促科技之进步、引社会之方向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续写中国现代大学继承与并进、光荣与梦想交织的辉煌篇章!